助孕妈妈

首届京剧青研班中的国家京剧院学员印象
来源:http://www.bolihujiao.com  日期:2023-12-11

京剧青研班的前几届学员的演艺生涯已经成为了近几十年京剧艺术的发展史,如今他们大多退休或已临近退休,但他们的表演水平却依然能够代表着今天的最高水准。

纵观七届青研班学员,前几届是没上青研班前水平就这么好,而后几届则是进了青研班水平也没见提高多少。这是青研班乃至京剧如今的尴尬之一。

第一届中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研究生班自1996年10月8日开学,1999年3月29日毕业。本届26名学员。以下是对首届青研班中中国京剧院(现为国家京剧院)的几名学员简单印象。

附:

中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研究生班(简称“青研班”)是20世纪末由党和政府有关部门主导,在全国范围内选拔一批功底好、有潜力、有一定知名度的京剧优秀青年演员,有计划地组织他们到高等院校进修深造,使他们在表演技能、艺术理论、文化水平、人文素养、思想品德修养等方面得到全面的提高,为21世纪的京剧艺术培养中坚力量和领军人才的跨世纪人才培养工程。

中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研究生班的首倡者为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的丁关根同志。在此后的10多年里,“青研班”的办学始终是在丁关根同志的直接关心和指导下,在中共中央宣传部文艺局的指导协调下进行的。

“青研班”于1996年经教育部批准,由文化部主办,学制三年。2002年后由文化部、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中国戏曲学院承办。

首届“青研班”于1996年10月8日开学,此后的1998年、2002年和2004年,又分别招收了“青研班”的第二届、第三届、第四届学员,至2008年1月23日第四届“青研班”学员毕业,历经11年3个月,共举办了4届,总计有139名学员入班学习并顺利毕业。

第六届之后,研究生班暂停招生。直至2022年,第七届研究生班又继续举办。

江其虎

江其虎,1963年出生于江苏,工文武小生,宗叶派,1986年得以列入叶派小生传人叶少兰门下。我记得他原为江苏某京剧院团演员,后来才调入中国京剧院的。

江其虎于1982年毕业于江苏省戏剧学校,1990年毕业于中国戏曲学院,先后受业于江世玉、毕高修、李德彬、李金鸿、曲咏春、萧润德、夏永泉等名家。

自江其虎进入中国京剧院后,可以说当时的全国优秀青年小生人才都集中在北京了,北京京剧院有李宏图,战友京剧团则有靳学斌。这三个人中以李宏图的风头最健,调门高,唱工结实,其他二人则逊于李宏图,论扮相以江其虎居首,靳学斌则能以武胜出。

江其虎的唱做也都能中规中矩,看不出太没大的毛病,是能称得上优秀的,尤以《吕布与貂蝉》一剧的表演堪称上乘。不过,他在台上总让人有一种光彩不够鲜亮的感觉,这或许是多少与气质方面的因素有关吧。

赵永伟

赵永伟出生于1965年,他是河北人。先是在哈尔滨市京剧团当演员,后考入中国戏曲学院表演系大专班,1990年毕业后分配到中国京剧院工作。他的受业老师先后有京剧名家高小楼、高亚樵、黄云鹏、王金璐、张云溪、张春华等。

1993年,他以《探庄》和《魂断巴丘》两折戏荣获京剧“梅兰芳金奖”。1999年被文化部授予十大杰出青年称号。2000年荣获第十八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及文化部全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评比展演一等奖。

最能展现一个武生演员全面功底的两出剧目《长坂坡·汉津口》和《挑滑车》都是赵永伟的拿手剧目,在同辈的武生演员中为佼佼者。也正因为如此,当他2003年停薪留职远赴日本,离开了京剧舞台的消息,令多少戏迷扼腕叹息啊!

远赴日本,除了他太太是日本人这个原因,更多是一种无奈的选择。

赵永伟多年以后道出了暂别舞台的真正原因还是与京剧市场的萎缩,演出机会少有关,他这样回忆道:

赵永伟曾袒露他一年只被安排了五场演出。为增加演出的机会,赵永伟到大学中,一边讲一边演,效果也还不错。但是后来这样的机会也越来越少了,最终,正值盛年的赵永伟不得不放下了心中的理想,恋恋不舍地离开了舞台。他曾对剧院表示若有需要召必回,可见其是多么的心有不甘啊!

武生演员的舞台寿命比较短,而且容易受伤,一次伤病就可能导致舞台生涯终结,如天津市青年京剧团的王立军和董玉杰皆因伤病影响了演戏生涯,因此演出机会少无异于对一个武生演员艺术生命的空耗。况且武生是个新人辈出,养小不养老的行当。因此,赵永伟当初选择急流勇退也无可厚非。

本节第二张剧照可显见岁月的痕迹,这说明赵永伟在多年以后应当是回国参加过演出的。只是如今的京剧界山河未改,江湖更加落寞,赵永伟也未能再回到观众的视线中,而武生人才空耗的现象仍旧在延续着……对此,观众是感叹,而演员可能是心在流泪。

邓敏

邓敏于1969年出生,今年54岁,她原来是汉剧演员,后来改工京剧武生,当时是以《陆文龙》一剧技惊菊坛,她的武工一点也不逊色与男武生,专家观众都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人们称之为“梨园奇女子”。

邓敏曾经先后拜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王金璐、梅葆玖、杜近芳、李玉茹为师,学习京剧武生和梅派表演艺术。女武生的嗓子大都不错,所以她因受伤不再演武生戏后,能够有条件转身去工青衣和刀马旦。

邓敏曾获得第四届CCTV全国青京赛金奖、第六届中国戏剧梅花奖以及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国家“文华表演奖”,“文华大奖”等奖项,并被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文化部推荐为首届“中国京剧之星”。

央视曾播过她演出的《奇双会》,这大约是她伤愈后重新复出演的第一出文戏。这是个吹腔戏,以做表为重,虽唱也不少,但用半条嗓子也可以应付下来,难显演员唱工,总的说来她的文不如武,因为提起梅派传人的时候估计能想到她的观众不多,人们对她记忆最深的还是她那不输须眉的武工。

后来不知什么原因,她又悄然无声地消失在观众视线中了,据说是因为她又一次受伤。

自她改工青衣后,坤生坤净涌现出很多人,但至今却再没出现过一个女武生。仅此,邓敏就创造了某一个时期的梨园历史。

邓敏在国家京剧院曾先后担任原一团、二团的团长。演出的剧目有《陆文龙》《挑滑车》《杨门女将》《佘赛花》《花木兰》《贵妃醉酒》《宇宙锋》《霸王别姬》《拾玉镯》《包龙图梦断金蝉案》等以及新编戏《图兰朵》《文成公主》等。

耿巧云

耿巧云是刘长瑜的大弟子,称得上是刘长瑜的得意爱将。在纪念徽班进京二百周年研讨观摩演出活动中,中国京剧院恢复演出了现代京剧《红灯记》,剧中主要角色除了孙岳代替钱浩梁出演李玉和外,袁世海,刘长瑜,高玉倩,孙洪勋等原排主要演员悉数上阵。其中的一场戏便是由耿巧云替代刘长瑜演李铁梅,与高玉倩、袁世海两位老艺术家同台合作。

耿巧云《春草闯堂》

可以说,刘长瑜算得是耿巧云生命中的一位“贵人”,而耿巧云也没有辜负乃师的苦心,她确实很好地继承了乃师刘长瑜的衣钵,她的《红灯记》《春草闯堂》《卖水》都具有很高的水准,吸人眼球。刘长瑜曾对耿巧云说:“你是我艺术生命的延续。”

耿巧云《红灯记》

耿巧云1964年出生于青岛。1973年进入中国戏曲学校,专工花旦。其业师有宋长荣、于玉蘅、张正芳、李金鸿、陈国为、张逸娟、秦雪玲、沈世华、王秀兰等。1981年毕业后进入中国京剧院,1996年她被选进首届中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研究生班。

1991年以《卖水》一折,荣获全国中青年京剧演员电视大赛最佳表演奖,2000年在全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评比展演中荣获一等奖,2001年荣获第十九届中国戏剧“梅花奖”。

耿巧云《红娘》

耿巧云在戏校时便跟随刘长瑜学习传统戏《卖水》,进入中国京剧院后跟随乃师身边继续学习,刘长瑜常携耿巧云同台演出。除了前边提到的《红灯记》之外,在《春草闯堂》中刘长瑜饰春草,耿巧云饰李伴月;在《桃花村》中刘长瑜饰春兰,耿巧云饰刘玉燕;在《辛安驿》中刘长瑜饰周凤英,耿巧云饰赵雁蓉,这也成为了梨园佳话。

这是哪出戏?一时想不起

后来,耿巧云为了家庭放弃了舞台,但依然行进在传播京剧艺术的道路上。她说:“前辈们给我们留下这么好,这么经典的艺术,我们要珍惜,我要努力的传播京剧艺术,把老师的艺术传承下去。”

刘长瑜与耿巧云师徒

袁慧琴

袁慧琴现在已是国家京剧院副院长,文化部优秀专家,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民建中央文化委员会副主任,全国政协委员。

天津蓝文云,北京袁慧琴,当年二人在同辈人以降的老旦演员中如双峰并歭(年龄接近的还有一个唱念做打俱佳的全才老旦郑子茹,后来脱离了京剧界),但风格截然不同,蓝文云是守成的典型,而袁慧琴则是继承了国京的风格。

袁慧琴1965年出生,12岁进入湖北宜昌戏校学习。1983年拜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李金泉为师。

1987年考入中国戏曲学院表演系大专班深造,师从李金泉、杨韵清、孔雁等老师学习。1990年毕业后留校,在实验剧团中任演员,1992年在纪念徽班进京200周年时,创演了新编历史剧《契丹英后》。

这部由她主演的京剧《契丹英后》后来拍成了电视连续剧,并获得第23届中国电视飞天奖、戏曲电视类一等奖,填补了飞天奖戏曲类节目一等奖十年的空缺。

1993年,袁慧琴调入了中国京剧院青年团,又得到了京剧老旦名家高玉倩、王晶华的亲炙,将二人分别创造的《红灯记》中的李奶奶和《杨门女将》中的佘太君这一今一古两个角色继承于一身。这两个角色别人还真演不过她。

袁慧琴后来又复排了由郑子茹首演的文武并重、需要扎靠开打的老旦剧目《对花枪》,并拍成了数字电影,据说这是第一部京剧数字电影。

京剧《曙色紫禁城》

她在《火醒神州》和《曙色紫禁城》两剧中,以老旦应工,两次塑造了慈禧的舞台形象,并参加了《北国红茹娘》《半条棉被》和《风华正茂》等新剧目的演出。

对于舞台上的自己和角色的关系,袁慧琴有着自己的理解:穿上戏装,便注定与寂寞为伴。淹没自己,幻化成角色,悲欢离合,纵有万种情愫,只能归角色所有。至于自己的情感,不忘不忘,终须忘却。基于此,她所饰演的每一个角色都是从刻画人物性格入手,以求“一人千面”。于是她有了“千面老旦”之美誉。

赵永墩

当年赵永墩的武净是相当有水准的,像《跳判》等剧在青年一辈中堪称首屈一指。只是由于武净的大戏很少,他在戏中多与人为配;加之京剧市场的萎缩,演出机会不多,因此,赵永墩在行内的声誉要比行外响亮得多。后来他作为第五批援藏干部,成了西藏自治区藏剧团副团长,彻底离开了京剧观众的视线。

现在能了解赵永墩的观众大概不多了,熟悉的怕是更少。像我这样以前几乎天天听戏或看戏的戏迷,如今对他也只是模糊的印象了。

演员只有多上台,经常和观众见面,而且还要有自己的拿手戏和绝活,观众才能熟悉你,才能在观众中赢得声誉。如果我们的电视媒体也像搞小品那样的规模和劲头推广京剧,京剧的处境肯定比现在要好很多。

赵永墩1965年出生,京剧武净。中国京剧院国家一级演员,工武净。我的印象中他原是吉林京剧院的演员,从中国戏曲学院表演系毕业后才转入中国京剧院的(也不确定是否如此)。1996年成为首届中国京剧家优秀青年演员研究生班学员。所师从的老师有赵荣欣、马名群、马名骏、张关正、张德华、赵季光等老师,并得到了著名表演艺术家张云溪、王金璐等指导传授。

擅演剧目有《坐寨盗马》《通天犀》《取洛阳》《钟馗嫁妹》《三盗令》《汉宫惊魂》《包龙图梦断金蝉案》《芦花荡》《九莲灯·火判》《醉打山门》《战宛城》《战濮阳》《魂断巴丘》《八蜡庙》《蝶恋花》《除三害》和现代戏《智取威虎山》等。

赵永墩曾荣获两届全国青年京剧电视大奖赛优秀表演奖,并以《魂断巴丘》一剧中饰张飞荣获全国京剧新剧目汇演表演奖。

2011年12月—2012年12月赵永墩曾受文化部派驻在任副县长进行了为期一年的文化扶贫。

首届青研班中共有六名国家京剧院的演员,他们是:江其虎,赵永伟,耿巧云,邓敏,袁慧琴和赵永墩。如今,出现在京剧舞台上的只有江其虎和袁慧琴二人了。

注:照片素材源自网络。

标签: